蓝筹、大股票、成长里面的白马股占优势
看到今年大盘走势完全应验了自己年初的判断,某大型保险资管公司投资经理尚鸣(化名)心情十分愉悦。他估计今年的年终奖是去年的两倍。
这一切来之不易。从公募基金跳槽到保险资管,尚鸣的投资生涯已经十年有余。他仍保持着每天工作到10点以后,第二天7点多又开始工作的节奏。
“主要是看研究报告。尤其是到业绩发布的时候,上千份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看下来,就是凌晨了。但我坚持要看,从中能得到很多信息。”尚鸣说。
他表示,他管理的账户在2016年下半年选择了新能源汽车板块,就是从“刷”三季报得来的。
“去年三季度我们第一次看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公司,利润从几百万元到了几千万元级别。而且不是个股的情况,是整个产业链的情况。我们判断,新能源汽车从以前偏主题炒作层面到了出业绩层面,所以就是大举买入的时机。”
正是这次投资,让尚鸣的业绩排名迅速上升到公司前三。除此之外,尚鸣和他的团队也是从年初就确定了重仓白马股的策略。
“过去三年都是小盘股有优势。最强的指数一直是创业板、中小板指数。但从去年年中开始,大票比小票有优势。最强的指数也变成上证50,沪深300。大部分公募基金都跑不赢这几个指数。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可以结合投资者结构和风险偏好来分析。”尚鸣认为。
从新增资金方面来看,去年年中以来,A股新增资金主要来自银行、保险,未来还有社保。这些资金的风格都是稳健的——不追求特别高的收益,但是要买质地非常好、创造价值的公司,同时不愿承担特别高的波动风险。
其次,小股票上市之后,股东大概率都要减持。而大股票,无论是举牌进入的保险资金,还是放开不久的社保基金,这些大资金一般选择进入大股票,并且会增持。也就是说,大股票的股东净增持的会多一些,小股票净减持会多一些。
第三,在目前的IPO速度下,一年大约有400-600家新上市公司,基本上算是半个注册制了。而且发行的股票基本上是以小股票为主。“这样的情况下,小股票的稀缺性和三年前不可同日而语。现在整个市场大约有3000只股票了。对后面500只新上市股票的研究都不是那么充分,市场关注度不高。”尚鸣认为。
“从去年年中开始,到未来一、两年之内都是蓝筹、大股票、成长里面的白马股占优势。因为以上几点逻辑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。“尚鸣认为。